ANA The Room 商務艙體驗:54,000哩兌換攻略、羽田-芝加哥選位與搭機小技巧

文章完成日期:2025/10/1

去年我從東京羽田機場搭 ANA The Room 商務艙飛往芝加哥,整體體驗相當出色,我整理了一些兌換心得與搭乘小技巧,分享給大家。

這篇包含如何划算兌換、選位技巧、貴賓室體驗、機內硬體、餐飲服務、飲料酒單、各種搭機小技巧。希望不管是新手或老手看完這篇都能有些收穫。

如果你只想知道如何兌換、哩程來源、以及最划算的最換標準,可以跳到「如何兌換」那段就好。

先說結論,我覺得在跨太平洋航線中,用 $130美元稅費 + 54,000 哩程 就能換到的獨立房間體驗,CP值幾乎無人能敵,非常值得。

羽田機場T3貴賓室

這條航線是利用羽田機場的第三航廈,早上 10 點半左右起飛的。由於同時有 6-7 個 ANA 長程線航班在這段時間起飛,且商務艙乘客跟卡客也會使用這個貴賓室,因此貴賓室裡的人非常多。

貴賓室本身很大,東西不算少,但我最近幾次去的經驗都不太理想,因為人真的很多,而且早餐的品項都蠻固定的。

熱菜通常有幾樣可以選擇,歐姆蛋、香腸、味增豬肉、肉醬義大利麵等,還有白飯跟熱湯。但是取餐區域通常需要小排隊。不用等的東西大概就是飯糰、麵包、冷三明治這類的食物。

現點現做的部分有拉麵烏龍麵咖哩飯等等,我吃過拉麵跟咖哩飯,口味不錯,適合喜歡吃碳水化合物的人。

酒類的供應非常豐富,選擇很多,啤酒有 Kirin 跟 Sapporo ,清酒有南部美人跟一之藏,威士忌有 Suntory 的碧 Ao 跟知多。紅白酒的選項稍微少一點。

​貴賓室使用小技巧

現點熱食需要等待,不建議趕時間的人。

自助區的熱食比較普通,適合肚子餓時快速吃飽。

如果旅館有供應早餐的話,建議可以考慮在旅館先吃飽,然後再到貴賓室喝點小酒,可能會是不錯的選擇。

迎賓與機上初印象

ANA The Room 商務艙座位

一踏進機艙時就能感受到 The Room 的質感:每個座位都設有滑門,關上後就是自己的一間小艙室,隱私做得非常好。

第一印象最深刻的是座位的寬度,這個座位寬度是頭等艙等級的,即使是其他星盟的歐美航空公司例如加航、UA等,也沒有這麼寬敞的商務艙。ANA 的就像在坐一個雙人小沙發的寬度一樣,如果帶嬰兒同行的話,我覺得可以輕易睡得下兩人。

我選擇靠窗側座位,是倒著坐的,面向機尾,窗邊自然採光很好,也可掌握外面風景的動向。

組員很快就來迎接,幫忙收掛外套,並詢問是否要迎賓飲料(氣泡酒或果汁),氣泡酒是用塑膠杯裝的,但很清爽好喝,適合一上飛機喝。

搭機小技巧:

一上機就告知組員你的睡眠、用餐偏好時間(例如希望稍後用餐,先休息)組員會盡力安排。

若覺得座椅方向、採光或窗戶位置不理想,也可在此時詢問是否可以換位,越早詢問機會越大。

座椅與機上設備

20240404 104014

The Room 採 1-2-1 配置,座椅寬敞、拉門設計提升私密性。

拉門的設計非常有隱私感,隔音也比較好一些,我搭乘的時候,幾乎所有乘客都把拉門拉上,看來大家也都非常喜歡這個設計。

座位有分前向與後向,是交錯排列的。我這次是面向機尾而坐,我對於倒著飛沒有太大感覺,因為幾乎是全程定速水平前進的。

對於兩人同行的旅客來說,可以選擇中間排的兩個座位,下放中間隔板就能形成對坐的空間;單人旅行或喜歡靠窗的話,窗邊座位會是較佳選擇。

座椅可平躺為床,長度很夠,我身高 174 ,躺平後不會卡腳。座椅升降操作很平滑、不難操作,躺平後平整度非常好,大概是目前睡過最平整的商務艙之一了。

最厲害的我覺得是座椅的寬度,越靠近頭的地方寬度越大,喜歡躺著用手機iPad的人會有很足夠的空間。

不過有一個小缺點:座椅周邊的收納空間有限,要拿大型物品例如筆電時,常要起身去 overhead bin。我的隨身物品不多,直接放在桌上就解決了。建議隨身物品用一個小包包裝著,會更方便。

螢幕方面,The Room 配置 24 吋 4K 顯示器,畫質很好、介面直覺。這個螢幕水準放在其他跨太平洋航線也是名列前茅的,對於看整路電影的人很有幫助。

機上的抗噪耳機配置是 Sony 的,我覺得降噪效果不錯,可以隔絕低頻噪音,但我還是戴不太習慣,久戴脖子會有點酸,後來就換成自己的耳機了。

搭機小技巧:

機上附的耳罩式抗噪耳機不一定適合每個人佩戴,建議自備輕量入耳式降噪耳機或耳塞。

面向機尾坐著時,只有起飛跟降落會明顯感覺不太一樣,身體會有一點前傾的感覺,如果不習慣這樣飛的人,可以考慮提前選位。

過夜包與寢具

ANA The Room 商務艙過夜包

ANA The Room 商務艙提供的過夜包由英國奢華皮革品牌 Ettinger 做的 ANA 限定款,質感不錯,包含眼罩、護唇膏、乳液等常見物品。

護唇膏跟乳液都是 Aveda 的,這是一個標榜天然跟純素的美國品牌,味道蠻好聞的。

過夜包裡面的備品不多,亮點是橘色的小包包本身,適合拿來收納、裝旅行用品、盥洗用品、或是當化妝包。它有支撐效果,不怕裡面的東西壓到。

裡面還提供一個藍色手提環保袋,可以裝一些在機場買的小東西,很貼心。這兩個東西我都有拿來重複使用,很環保。

有人說,過夜包是 ANA The Room 商務艙的弱項,但我覺得還不錯,東西很實用。

寢具部分提供薄被與枕頭,枕頭是雙層材質設計,一面羽絨一面泡棉,柔軟但支撐力不足。

值得一提的是他的睡墊,柔軟且有支撐力,舖上去之後非常好睡。

睡衣的部分質感很好,不會主動發放,需要自行跟組員索取,不能帶下飛機。最後一餐吃完後,組員會把睡衣收回去。

我覺得被子稍薄、枕頭支撐性一般,如果你屬於比較怕冷或比較挑枕頭的人,建議可以再索取一條薄毯或自備保暖衣物。

搭機小技巧:

 ANA 的睡衣是給真的要在飛機上穿的人用的,如果是10個小時以上的航班,我會換穿睡衣,好睡很多。在下飛機前的最後一站供餐前,是不錯的時間點把睡衣換掉,之後廁所會比較繁忙,因為通常大家都是吃完飯後會去盥洗。

如果你對枕頭要求比較高,可以帶一件薄毯或衣物墊著作為輔助,使支撐力好一點。

ANA 的拖鞋比較普通,偏薄,如果怕拖鞋穿不慣,也可以自己準備拖鞋備用。

機上餐飲

餐飲是 The Room 的強項之一。我覺得餐點跟服務都很到位。

開胃小點與前菜

20240404 121133
ANA The Room 商務艙主餐

飛上去不久主餐服務就會開始,前菜通常以日式精緻小盤呈現,有點像懷石風格的前菜拼盤。我這次的晚餐前菜包括鯛小袖壽司、雞蓮藕夾揚、薄豆腐、若草松風;小鉢則有鮭魚沙拉佐蛋黃醋、白魚與筍的煮物。

前菜我選擇搭配香檳 Champagne Castelnau – Cuvée Brut Réserve,這隻口感圓潤、風味複雜,烤土司的香味很明顯。跟前菜蠻搭的,能平衡漬物的鹹度跟鮭魚的油膩感。

主餐選擇:

ANA The Room 商務艙主餐

會提供日式與西式兩種主餐選擇,因為是日本出發,我就選擇了日式餐點,主菜為牛肉與山菜的壽喜燒,搭配鯖魚西京燒,米飯使用高級的越光米,米粒飽滿好吃,還附味噌湯與漬物。

餐後甜點包括草莓慕斯與各式起司(新鮮、半硬、藍紋,視當日提供而異)。

主餐配的酒我選擇農口尚彦研究所的日本酒「山廢美山錦」,微酸,喝起來竟然有點淡淡的莓果香,非常特別,搭配前菜壽喜燒跟烤魚剛剛好,可以平衡料理中的油脂跟濃厚的味道。

航程中點心、小吃:

20240404 175148

航程中隨時可點心,包括香辣雞肉三明治、健康炸豬排丼、飯糰組合;湯品則有玉米湯與茅乃舍蔬菜湯;也可選擇一風堂拉麵、花園沙拉、各式起司、哈根達斯、優格、水果、麥片、混合堅果或米菓子等。我在睡一覺醒來後點了輕食,拉麵+飯糰,因為時差正好是晚餐時間,肚子很餓,吃了不少澱粉。

早餐:

20240404 202532

降落前的早餐我選擇日式定食,包括小鉢的鹽麴金平、主菜赤魚竜田揚銀醬、白米、味噌湯與漬物。

這餐清淡適中,不油膩,非常適下飛機前食用。如果選洋食,也有煎蛋捲佐番茄醬、火腿起司組合、可頌與法式餐包、各式水果等選擇。

飲品與酒類:

ANA The Room 商務艙清酒的酒單

香檳、白葡萄酒、紅酒、清酒、燒酒,以及果汁、氣泡飲、茶等無酒精飲品都有提供。紅白酒很常更換,所以你喝到的應該會跟我不一樣,但他們的紅白酒也都是水準以上,ANA 選酒的時候有重視配餐這點。

咖啡使用的是匠の珈琲紀行,是 ANA 的原創品牌,我喝不出來有哪裡特別厲害的地方。

茶類用的是 Kusmi Tea,來自法國巴黎,就是常看到會拿來的送禮的禮盒那種,飛機上供應香草、薄荷、玫瑰三款,都是無咖啡因的,很適合睡前喝。

搭機小技巧:

ANA 的菜單每季都會更換,可以上官網先看看菜單,上機之後可以快速點菜,不會出現選擇困難。日本出發的航班,選日式料理通常不會踩雷。但如果你是吃不慣日式懷石料理的人,就要多考慮一下了。

和食的菜單是請東京知名餐廳的主廚設計的,目前合作的是西麻布的「山崎」,是 tabelog 4.4 分的米其林一星名店,2018開店三個月就拿下米其林一星,吃一餐破萬元的那種,老闆本身有法式跟西班牙料理背景,他設計的菜單我覺得蠻平衡的。

每季的酒單裡基本上一定會有一隻香檳,通常會是所有酒類裡面單價最高的,建議可以點來喝看看。

農口尚彦研究所是 ANA 已經合作一段時間的日本酒廠,目前還是有提供無過濾原酒,喝起來風味很豐富、很不一樣,沒喝過、想嘗鮮的人可以試試看,這個一般比較少見。

建議登機時就告訴組員餐與餐之間你想吃的點心時間與品項(例如拉麵、飯糰等),方便他們提前安排,也比較不會吃不到。偏好水果或輕食的旅客,也可先告知組員。

酒類選擇上不用害怕請教組員,他們通常比較含蓄,不會主動給意見,但其實很熟悉酒單並樂於幫忙搭配。我通常會問「這航線乘客點最多的 紅白酒/清酒 是哪隻?」或表明自己偏好(酸、甜、澀)讓組員幫你挑。

休息與睡眠安排

這是一條長程航線,良好的休息安排非常重要,下飛機才可以無縫接軌時差。以下是我會安排的做法:

1. 早上 11 點起飛,用完主餐後,刷牙洗臉、稍微活動一下,吃一顆褪黑激素、換上睡衣,接著調整燈光、關窗戶、把拉門關起來,進入睡眠階段。

2. 調時差思維:抵達芝加哥後是早上,還要熬一整天才到晚上,建議在飛行中長睡,以6小時以上為佳,盡量在接近降落前醒來,調整身體時差。我也會告知組員,如果我一直睡到要供餐也不要打擾。

搭機小技巧

我會保持著點心、早餐服務錯過也沒關係的心理。但如果很想吃這兩餐的人,可以訂個鬧鐘,避免睡過頭。

拉門關起來後可營造寧靜氛圍,睡眠品質很好,光線、走道、震動干擾都會大幅降低。

如果你是搭其他時段的航班,機上睡眠時間安排可以參考可以參考我之前的「長程航班調時差」攻略。

座位選擇分析

ANA座位

The Room 的座位設計跟選位的概念跟一般的商務艙有點不太一樣。以下是一些建議以及我的心得:

如果你不想要坐面向機尾的座位,請記得選位時要避開奇數排。

靠窗單人座位的偶數排通常會最快被選完,因為視野好、又是朝向機頭的位子。

但是,如果你選奇數排的話,你的身體會離窗戶近一點,方便看風景,離走道稍微遠一點,睡眠品質可能更好,這也是我選奇數排的原因。

偶數排則是離走道近一些,會稍微聽到多一點點組員或乘客走動的腳步聲或談話聲。

若與旅伴同行,可以選中間排的奇數排,兩個人會靠得很近,拉下中間隔板就像坐一起一樣。

如果獨旅時,靠窗的座位全部都已經被選完的話,我建議選中間的偶數排,因為中間兩個人之間的距離比較遠,也是面朝向機頭的。

最靠近機頭那側的 Section,通常比較安靜、服務人員更早開始服務,也是不錯的選擇,但通常不容易選到。

建議避開太靠近廁所或 Galley 的座位,以免被洗手、備餐的聲音干擾。最簡單的做法就是避開每個 Section 的第一排跟最後一排。

如何兌換

我是使用 ANA 的哩程兌換,它哩程來源算多的,改表後的兌換標準可以參考這篇

台灣:中信 ANA 聯名卡系列,海外實體最高有 10元 1 哩,適合常出國的人。

美國:Amex MR 點數卡可 1:1 轉 ANA,能靠開卡、升降取得大量點數。

兌換標準

目前 ANA 的台美線單程商務艙,使用ANA哩程兌換:

淡季是 54,000 哩

標準是 57,000 哩

旺季是 86,500 哩

稅費大約 $130 美金,只要避開旺季,兌換都不算太貴。

航線建議

使用 ANA 哩程時不要只兌換「日本-美國」段,雖然這樣哩程需求會少一些些,但你付的稅金會多一倍。

建議兌換「台灣-日本-美國」這樣的轉機航線,不但可以多搭一段商務艙,還可以付比較少的稅金。缺點是不一定兩段同時有票,需要一些開票小技巧來達成。

​查票方式

就是在官網進行,建議查單程票,查到票之後直接線上兌換即可開票。

要找到票位的方式有兩種:

第一種是查 355 天後的票,也就是剛放出來的票,機會最大,也可以雙人同行。

另一種就是臨期票,也就是 Last minute,通常會在起飛的前 10 天左右放票,因此,需要先把足量的哩程轉入,然後等待放票兌換。

其他兌換方式

如果你有其他的哩程,也有機會兌換到。例如加航、UA、Lifemiles、VS

最划算的是用維珍航空哩程,52,500-60,000 可以換美國-日本航線商務艙,它哩程來源更多還常常有加成,但很可惜維珍不能開臨期。這兩家退改票的成本跟票池也是跟 ANA 不一樣的。

其他還有人用的是加拿大航空哩程,但他有時候會屏蔽 ANA 的票。

用 UA 的哩程也可以開票,但要 11 萬哩,相對不划算,但美國居民很容易取得 UA 哩程。

簡單來說,用 ANA 哩程能看到最多票,能開遠期票也能開臨期票,之後要改日期也最靈活。

目前有 The Room 商務艙的長程航線

紐約 JFK, 倫敦 LHR, 舊金山 SFO, 芝加哥 ORD, 但芝加哥跟舊金山可能不是每班都用 The Room 飛,訂之前要注意一下。

如何確定是不是訂到 The Room ,可以在ANA 官網查票的時候,注意這個航班的下面會有一個小字寫著 The room。

還有一個機率比較低的情況,就是出發前幾天被臨時更換機型,這個就只能看開一點了。

不是 The Room 的機型就不好嗎?

其實,不是 The Room 的機型,整體的服務品質跟硬體設備也有很高的水準,我的搭乘體驗也都很好,日式服務的細心、不打擾這些優點都很難不讓人滿意。

非 The Room 的機型也是採用1-2-1的座位排列,也是可以全平躺的商務艙,飛機上的餐飲設計、酒單、服務品質都跟 The Room 幾乎同一個水準。

兩者的差別主要就在於座位的寬度、隱私感、跟相對隔絕的睡眠環境。所以很適合注重機上睡眠品質,以及想要一下飛機就無時差開始工作、旅遊的人。

ANA The Room 商務艙整體感想

綜合我的親身體驗,我對 ANA The Room 商務艙這條羽田-芝加哥航線給予高度肯定。有穩定放票、價格不貴、軟硬體都不錯,整體來說是很平衡、很穩定的一個跨太平洋選項。

其實,即使完全不準備、直接去坐商務艙,也能獲得很不錯的體驗,這篇裡面分享的搭機小技巧是適合想要獲得更好的體驗的人。

總結優點包括:隱私性極佳的拉門設計,寬敞空間有獨立艙房感受,座椅平躺後的舒適度與睡眠環境都非常強。機上餐飲設計精緻、日式風味。組員服務穩定、細心(當然可能有人運氣不好/普通)。機上視聽設備與座艙設計都令人印象深刻。

當然也有些可改進空間:座椅旁的收納空間偏少、有些旅客反映餐點或服務速度可能會有落差、覺得過夜包很陽春等等。

但整體來說,對於長途飛行而言,The Room 屬於商務艙頂級體驗。如果你有機會搭乘這條線或其他使用 The Room 的航線,我非常推薦你試一次。若能避開旺季,只需 54,000 ANA 哩程 + 稅金 130 美元,就能體驗跨太平洋的頂級商務艙旅程,CP 值非常高。

聯絡方式

小額贊助

我熱愛分享點數旅遊知識,但這需要很多時間成本,如果你也喜歡我的內容,歡迎以一杯咖啡支持我,讓我有多一個深夜的時間,為大家寫出下一篇獨家攻略。

發佈留言

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 必填欄位標示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