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完成日期:2025/08/23
去年底有臨時回台灣一趟,也利用這個機會,用 ANA 哩程開了兩張臨期的長榮商務艙。
這次換到的航線是可以體驗 14-16 小時商務艙的 TPE-IAH 航線 (BR51/BR52)。
搭完感想是:整體而言瑕不掩瑜,長榮未來仍是台美航線的好選擇。
迎賓

一上飛機就看到一張卡片,詩裡寫道:
旅途中的美景、驚奇、與感動
旅人心中的 微型地球
總是 緩緩自轉
閃耀著 繽紛和精彩
很合我的胃口。
坐下之後座艙長很快就來自我介紹,隨後今天服務這一區的組員也來介紹自己,讓人感覺到長榮是很重視迎賓這一方面的。
立刻送過來的氣泡酒也是中規中矩,口感清脆、refreshing,很適合一上機喝。
整體給人的第一印像很不錯。
搭機小技巧:
這個階段是說出你的需求的好時候,例如你想要調整時差,不想在指定時間用餐,可以在這時候跟組員說,想要指定在什麼時後用餐、什麼時後睡覺,組員通常會盡力安排。
全平躺座椅與機上娛樂設備


這個航線的機型是使用波音的 777-300,是長榮的主力機型,但機齡大概都有 10 年了。
座椅設計是可以全平躺的反魚骨式商務艙,1-2-1 的座位排列,蠻多人喜歡這種較有隱私的設計,但也有聽過有人覺得太擠,有壓迫感。
操作座椅躺平升起的控制還蠻順暢的,不會不好操作。
座椅完全放平之後,雖然是全平躺,但是腰部還是會有一個凹槽的感覺,就是椅子跟椅背處的接縫,沒有非常平整。
比較令人困擾的是腿部空間,我身高不到 175,每次躺平睡覺的時候,翻身總是會卡腳,跟歐、美系的航空公司比起來,長榮腿部空間的設計,真的是比較小一點。
座位的收納空間也是比較不足的,隨身的東西只有腳邊一個小角落能夠放,收納格也只能放一瓶水跟抗躁耳機就滿了。
抗噪耳機是耳罩式的 Thunder by EvaAir,效果不錯,但是連戴好幾個小時會覺得太重。
螢幕的部分,是按壓彈出式的那種螢幕,起飛跟降落的時候需要收起來,無法繼續看電影。
螢幕的尺寸放在業界也是偏小的,目測只比iPad 9.7吋螢幕大一點點而已。有時需要往前一點才看得到字。
桌子是從側邊拉出的,攤開之後桌面蠻大也蠻穩固,不會搖晃,這點很不錯。
搭機小技巧:
如果你也很在意床的平整度,建議可以多拿一件小棉被來鋪床,墊在下面,會感覺睡覺時比較平整。
我通常會帶自己的耳塞式抗噪耳機,好處是睡覺時也可以帶著播放白噪音或輕音樂,比較好翻身。機上附的耳罩式很難戴著睡。
過夜包及寢具

過夜包一直是長榮的商務艙體驗裡面很重要的一環。
長榮的過夜包都是走在業界前面的,從一開始的 Rimowa 過夜包、到後來的義大利精品過夜包都很用心。
這次拿到的過夜包是 Giorgio Armani 的,外面用一個黑色的防塵袋套住,打開之後是一個膚色的盥洗包,整體質感非常好。旅伴非常喜歡這個過夜包。
打開之後是夾層式的設計,內部還有軟墊保護著,可以放重要物品,是之後旅行也能帶著去的盥洗包。
內容物就比較普通了,除了耳塞、眼罩、乳液等必備物品之外,比較特別的是一個 Giorgio Armani 的米色小卡片包,非常實用。

比較可惜的是沒有附襪子,通常歐美系的航空公司都有附。因為我本身有點小潔癖,所以會想在機上換上過夜包內的襪子,下飛機就可以丟掉。
我沒有在收集過夜包的習慣,因此通常都會打開來用,這個過夜包算是實用度普通,但很漂亮,還有送一些可以帶回去的東西,也蠻有機會重複使用的。
今年十月以後長榮會推出跟Maison Kitsuné合作的新款過夜包,是比較年輕新潮的款式,不是以往合作的經典奢華品牌,也很令人期待。
寢具的部分也是長榮比較弱的一環,提供的枕頭是棉被都是普通的、能用就好的等級,枕頭的支撐力不足。
睡衣則是長榮的強項,很有設計感,每過一段時間就會更新款式,雖然材質略顯單薄,但如果預計會睡超過 6 小時的話,我通常也會換上他們的睡衣。
拖鞋底部非常厚實,穿起來不會有像是光腳踩著地板走路的感覺,包覆感也很不錯。
搭機小技巧:
如果坐得比較後面,但想要把睡衣帶回家穿,可以一上機就先索取,比較能拿到想要的尺寸。
拖鞋如果想要帶回家穿,可以把貴賓室浴室比較薄的拖鞋戴上飛機,重複使用。
如果因為要帶睡衣跟過夜包回家,隨身行李放不下,可以跟組員索取提袋,蠻可愛的,是可重複實用的環保袋。
機上餐飲體驗:主餐、點心、早餐與飲品
硬體雖然有些小遺憾,但長榮的強項——餐飲服務,卻完全沒有讓我失望,這次的體驗也很不錯。
前菜:

魚子醬番紅花洋芋泥塔、燻鴨杏桃蛋皮卷
魚子醬塔還不錯吃,燻鴨蛋皮捲我比較吃不懂,整體小小的一份不會吃太飽,這點很加分,而且看起來很漂亮。
麵包:


麵包也一直是長榮商務艙的強項,會直接拿一籃麵包出來讓乘客選,我坐在比較後面,但是選擇還是很多,我選了莓果餐包,旅伴選了大蒜麵包,兩個都非常好吃。
麵包真的很不錯,建議多試試幾種,都可以再續。
吃麵包時,客氣的詢問是否擺盤的方式改了,組員有點緊張的說是她放錯了,我說我一點也不介意,只是好奇問問。
吃完前菜後,就都是座艙長親自來服務,整體服務非常好。
主餐:

紅燒鮑魚及經典陳皮牛肉餅、青江菜飯 (金質獎有機池上米)
先上來的是紅燒鮑魚那盤,其實看不出來是紅燒,但口味不錯,處理的很軟嫩。令人驚艷的是旁邊那塊烏魚子,新鮮好吃。

第二盤是陳皮牛肉餅,吃起來像漢堡排,但味道不錯,旁邊的青江菜飯也好吃,飯我全都吃完了。
主餐如果選台式/中式通常不太會踩雷,是相對安全的選擇。
飲品:

前菜我搭的是香檳,2013 Champagne Piper-Heidsieck Rare,點之前我有順口問一下這隻的評價如何,大家喜歡嗎?組員表示:這隻必喝,續杯率很高。
這支果然表現不錯,有陳年香檳預期的味道,brioche 味很明顯,翻成中文應該是奶油麵包、烤吐司、或烘烤的香氣。雖然不是以前提供的知名凱歌香檳 (Veuve Clicquot),但很搭餐前小菜。
長榮不同航線會提供不同的香檳,每隔一段時間也會換一隻,共通點是價位都不便宜,目前為止都還沒喝過雷的,建議平常不喝酒的人也可以點來喝看看。
主餐我選的是西班牙紅酒,2016 Conde Valdemar Reserva,這隻有桶陳過,但其實喝不太出來它的複雜度。單寧較高,可以去油解膩,適合搭餐。

無酒精飲品的方面,旅伴大推的「琥珀之夢」再度推薦給大家,之前長榮【首爾高雄航線】的分享文也有提到過,是用蘋果汁跟薑汁汽水為基底的 Mocktail。
餐後的甜點跟水果的部分都有平均水準,水果新鮮度不錯。
飲料的部分還有一個季節限定的百香晶椰飲,很好喝,我喝了兩杯。這個系列也是長榮每隔一段時間就會更換的項目,很用心,建議可以點來試試看。
最後我還點了一杯 TWG 1837 的紅茶,經典不敗,好喝。

點心:

剛上飛機點餐的時候,我就有告知組員,餐與餐之間的點心,我想要吃木須炒麵、跟水果,請他們先幫我留一份。
在睡完一覺醒來之後,馬上就有組員來問要不要喝飲料、吃點心,這點也超貼心。
木須炒麵是我覺得最超乎預期的一道。麵體 Q 彈有嚼勁,還吃得到微微的鑊氣,令人驚艷。
點心這部分也是長榮每隔一段時間就會更新的項目,有時是炒麵、有時候是炒米粉、還有時候是粥,通常都令人很滿意。
早餐:

早餐是清燉牛肉麵,也有平均水準以上,麵不會太爛,牛肉有入味,牛筋有燉軟。清燉牛肉麵這個選擇我覺得比粥還要好,不會太重口味,也不容易餓,有時候吃粥很容易下飛機還沒到家就餓了。
組員上菜時又把小菜跟麵的位置前後放反了,她放完之後覺得怪怪的,歪了歪頭,然後笑笑地把位置對調了。
牛肉麵不會太燙,溫溫的,味道也很溫和,很適合下機前吃,不會太有負擔,小菜裡面的茄子很好吃。

早餐的果汁選擇很多,我選了某種蔬果汁,有現榨果汁的感覺,蠻厲害的。
整體來說餐飲還是長榮的強項,對於一個有亞洲胃的旅人來說,選擇長榮商務艙是不會錯的選擇。
餐飲小技巧:
餐與餐之間的點心,可以在以上機的時候就請空服員先留,不然有可能會吃不到。
如果不想要吃得太重口味,想多吃一份水果的話,建議也是一上機就要立刻告知組員,通常水果是機上比較稀少的東西,不一定有餘裕可以一直續。因為組員通常自己也會吃水果。
如果想點酒但又不知道要怎麼選的話,可以問組員:「比較多人點的紅酒/白酒是哪一隻?」,或者:「我比較喜歡酸/甜/澀一點的酒,可以幫我推薦嗎?」有些組員會唸稿、有些能給出不錯的建議,都有幫助。
整體感想
很多人都說這條美中航線沒有美西或歐洲的航線來得好,但我這次體驗後不論是餐飲或是酒單都是水準以上。
雖然硬體方面有點不盡理想,但它仍然是一個可躺平睡覺的商務艙,對於 14 個小時的旅程而言,這點非常重要。
過夜包的表現仍然讓人非常滿意,旅伴讚不絕口。
這個航線雖然沒有龍蝦、沒有老乾杯,但餐飲跟服務方面表現真的很棒,即使放在亞洲航空公司裡面比,也是名列前茅的。
長榮每年都會更新商務艙菜單,而且常會跟厲害的餐廳合作,飲料也很別出心裁,雖然你不一定會吃到跟我一樣的東西,但一定會體驗到很用心設計的餐飲。
客艙整體環境方面,這趟其實發生蠻多插曲的,這邊就不細講了,畢竟也是組員無法控制的部分,一般應該也不會太常遇到。